编者按:“我很努力,但我知道我的资质不是最优秀的,我很感谢指导我的老师给和始终给我以支持的母校,没有你们,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也请你们相信我,我会做得更好!”这是怀揣着美丽梦想的朱蒙对母校承诺的肺腑之言。本期寻找感动,带你走近信工学院大四学生生朱蒙,让他慢慢给我们讲述他和母校的深厚情感。
毕业生向母校捐赠自己的“第一桶金”
款款深情寄托地大学子情怀
——记09届信息工程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113092-05班朱蒙
记者:栗志强 张晓婷 汤晓冰
初次见面是在大学生活动中心青年之家会议室,若不是老师的介绍,很难从众多的人中认出他来。虽然刚刚大四毕业,他已有了这个年纪少有的成熟与大气,略显斯文的他脸上一直挂着谦卑的笑容,显示出一路风雨后的坦然与自信。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他事业有成的背后注定隐藏了不平凡的故事,也离不开某些力量的支持。
梦想起飞,从母校开始
刚进大一的他便担任113092班班长一职。除了负责班级各项活动外,朱蒙还热心参与各种校内校外活动——09年12月,组织了本班的“关爱老人”志愿者活动;11年与同学发起成立中国地质大学“3S地理空间信息协会”;同年,随团队“瞰世界”赴山东菏泽实地考察新农村建设情况,并用遥感知识进行预测……
乔布斯曾说:“你如果出色地完成了某件事,那你应该再做一些其他的精彩事儿。不要在前一件事上徘徊太久,想想接下来该做什么。”朱蒙思考了,同时,他也进行了实践。每一次实践都需要汗水的付出,但每一次成功的付出都将获得荣誉——11年获全国“全国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12年获中国地质大学第四届“震旦杯”大学生学术作品挑战赛一等奖;13年获信息工程学院“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大学四年里他活跃在各种实践活动的舞台上,暑期“三下乡”、志愿者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背影。丰富的社会实践注定他不会停留在过去,他需要更广阔的天地去开创。
从山东菏泽来到湖北武汉,从高中来到大学,朱蒙开始也不是很适应。“大学是一个很大的平台,没有了高中那种封闭式学习的束缚,也没有固定的教室和任课老师,这种忽然很自由开放的环境曾让我很不适应,但很庆幸我一直都有老师给我指导,譬如我本科阶段的班主任刘福江老师和我创业阶段的指导老师武彦斌老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老师的指导下,朱蒙慢慢地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并且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学校搭建的平台,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努力提升自己。母校给予的这种锻炼机会,让朱蒙的能力得到提升,更为他日后创业,参与社会工作奠定了基础。
持创业激情 开拓进取
在朱蒙的心中,始终坚持着“不是成绩好就能找到好工作”的理念,他更希望将精力投入于创业中。而对于一个热血青年来说,在实现梦想的路途上,难免会有横冲直撞的过错,但是,朱蒙很幸运,在他的身边有创业导师武彦斌老师的帮助以及班主任刘福江老师的照顾与关怀。
2011年3月,春暖冰融之时,朱蒙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撰写人生中第一份创业计划书,并于5月初正式运营自己的项目。谁都没有一步登天的能力,初入商业圈的朱蒙同样遭遇了不温不火的经营状况。但是,朱蒙不气不馁,并且正视自己的错误,在反思总结过后,12年3月他和他的团队正式确定发展格子铺,将他们的产品放到了格子铺里进行销售。一年的奋斗后,他们已拥有9家格子铺,在经验中,也逐渐积累起自己的老客户。
13年2月,朱蒙与他的合伙人重新提出了一套销售方案,并在武汉高校进行展销以获取经验与人气。在同年6月,正式成立“武汉南望山学子日用品有限公司”。对于他来说,不管他在走得有多远,他的身上始终都会顶着一份“地大学子”的头衔,现在,未来,不曾改变。
南望山下,东湖之滨。“地大学子”朱蒙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着自己的创业之路,这个旅程尽管艰苦,却不会孤独。朱蒙在老师、朋友的陪伴下,一步一个脚印,每个脚步都是那么的坚定,那么的毫不动摇。是什么神秘的力量敦促着他,让他如此坚定?那就是母校赋予他从进入这所大学起的自信,那就是多年来母校的锻炼,那就是多年来母校给予的培育,那就是朱蒙对母校浓浓的情怀。
毕业之际,向母校捐赠
梦的实现不光靠一个人的力量,良师益友的帮忙亦是他迷路时的一盏明灯,让他看清前方的路。谈起刘福江老师,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和老师交谈的情景,“一谈就是好几个小时,甚至从前一天晚上谈到第二天凌晨还意犹未尽”。对于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他更是有说不完的话。他如饥似渴的汲取着母校给予的养分,用四年的汗水和泪水浇灌自己,让自己长成一棵大树。他说他从自己的导师身上,从自己的母校身上获取了太多,所以他的回报是一种理所当然。
当朱蒙在生意上收获到足够的资金时,他第一个最想分享的便是自己最亲的母校。2013年6月22日,即本周五,“南望山创新创业发展基金设立暨捐赠签字仪式”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召开。在这个捐赠仪式上,朱蒙从自己的“第一桶金”中拿出一万元回馈母校,成立了基金。朱蒙谈到:“不管是学习还是在创业过程中始终得到学校和很多老师的关心,让我更有信心更有勇气去面对学业和创业过程中的很多困难和挫折。在创业过程中,我们团队始终都有一个想法,有一天在创业有所收获时,以我们的方式感谢母校的培养,感谢老师的关爱。在毕业之际,我们从创业所得中拿出一万元成立基金,帮助更多的地大学子创新创业”。
母校“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深深地刻在了这个“凭着对创业的一腔热情以及喜欢挑战的个性,在大二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的学子心中。在母校的培育下,朱蒙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南望山创新创业发展基金”的设立,将会鼓励更多的地大学子参与到大学生创新的行动中来,用自己的行动,回馈母校,与母校一同分享开拓创新的成果!
在“南望山创新创业发展基金设立暨捐赠签字仪式”上,校友合作处兰廷泽处长有感触地谈到,今天来参加朱蒙同学捐赠仪式感觉意义不寻常。和很多校友向学校的捐赠款额相比,一万元不算多,但这是一个地大在校学子向母校捐赠,是他在完成本科学业时对母校培养的感谢。说实话,一个本科生创业非常不容易,这一万元对朱蒙来说很不容易,这是“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在地大学子身上的体现。
梦在心中,始于足下。朱蒙是一个有梦的人,“大学四年对我来说是一个蜕变的过程,我从一个农村出来的小伙子蜕变成了一位拥有自己公司的准研究生,我很努力,但我知道我的资质不是最优秀的,我很感谢指导我的老师给和始终给我以支持的母校,没有你们,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也请你们相信我,我会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