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校友系列报道之基层行政
——记我校2013届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毕业生朱慧
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校友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学校发展的潜在资源。走访我校校友——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凤山镇的朱慧镇长,了解从事基层行政方面校友的现状,传达学校对在基层工作校友的关心之情,对加强母校与校友的联系和沟通以及校友工作未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毕业时选择通过公务员考试或选调生等方式投身基层行政,他们在选择从政时往往会产生很多顾虑和疑惑,也充满对未来发展情景的各种不安。此次对朱慧镇长的走访中,她通过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和对我们各种问题的解答,展现了基层行政人员的日常工作、发展现状及难题,其中也为处于不同阶段的在校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充分发挥了优秀校友的榜样力量与引导作用。
抉择,让她重回校园继续学习
2004年从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毕业后,朱慧在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找到一份英语老师的工作,这份工资优渥,待遇不错的工作,一干就是三年,三年里她工作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一套工作标准,曾荣获该校“最受欢迎班主任”的称号,在这个岗位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她在课余时间常去图书馆充实自己,称自己最喜欢的职业是图书管理员。三年后,她却毅然选择重归校园,考取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硕士生,师从蒋洪池副教授。在硕士期间,她不仅取得了各门课程的优秀成绩,还担任学生会主席,获得许多荣誉称号。此外她参与了导师的课题并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了两篇论文。谈到这些她说,有了三年工作经历就感觉做什么都得心应手,别人要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她一天就可以完成。其实她当时就想在高校做个老师。因为她觉得自己比较擅长做老师,而且她也喜欢这个职业,喜欢学校。2010年6月,她取得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管理硕士学位顺利毕业,同时被授予研究生院2010届优秀毕业生的称号,并保送本校博士。
坚持,让她遇到了人生导师
2010年9月,朱慧进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博士,此时的她已经29岁了,她想选择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东华教授作为博导,她主动拜访吴教授,说明自己的优势,努力自荐,还得到了相识老师的推荐,终于说服了吴教授。
她回忆博士生阶段时说道,写博士论文的两年是人生当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段回忆,只有春夏秋冬。博士第二年开始命题,查阅资料,第三年开始写。夏天宿舍没有空调,一个小电风扇,从早到晚,她坐在电脑面前坐很长时间,因为是跨专业,没有本硕阶段的基础,论文能通过答辩,那一关要脱几层皮,标准对人都是一样的。朱慧上午去图书馆查资料,中午做卫生,整理房间。晚上七点钟开始写,坐在电脑面前,一抬头,第二天早上八九点,完全的进入,腿都站不起来。夏天凳子甚至长褥疮,而她甚至没感觉。冬天特别冷,没有暖气,坐在床上,在桌上整夜的写,手基本上伸不直。每天完成五千字,最后形成博士论文是二十万字,完全是靠精神力支持。“所以博士论文期间是我很宝贵的经历,所以现在遇到什么事我都不怕我什么苦都能吃,都不在话下,”朱慧说。
信仰,让她从事基层行政至今
博士毕业后,朱慧参加了黄冈人才计划中引进名校博士生的公务员考试,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担任黄冈市残疾人联合会劳动服务中心主任三年后,她于2016年调任罗田县凤山镇镇长,工作至今。
当提到为什么选择公务员职业时,她说,“受博导的影响特别大,也是她在无形之中在指引着我,到现在也是。为什么说她对我影响特别大呢,她就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俗话说就是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我来乡镇工作一个月两三千块钱,每天从早到晚,应接不暇”。凤山镇总共是257平方公里,13万人,涉及到48个村,11个社区,我的国家干部是43个,退休干部60多个。镇长主抓经济的,都主要做什么呢,一个是全镇的经济发展,当前的重点工作就是精准扶贫;第二个是配合书记搞好党建,整镇提升;第三个就是维稳,信访维稳。
期待,传达对地大学子的建议
针对我们提出的在学习生活和工作方面的问题,朱慧镇长给了几点建议:首先在学习上,要珍惜在学校的宝贵时间努力学习,在学好专业知识打好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多看不同的书籍,坚持阅读,学习一些文学常识,这是精神粮食支撑。取得优秀的成绩使我们该做到的,此外该考取的证书一定不要错失。其次在生活上,她鼓励在校生多接触不同的人,了解社会的同时也了解自己。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确立自己的目标。为人要谦虚严谨,多点对人对事的感悟,时刻保持本心。
她总结道,读书能读到什么呢?她认为,关键是进行过系统的高等教育训练,学习了严谨的思维,学习好的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学习了看人待事,形成了科学的价值观。在学校每天看到文字,浸透到身体的每个毛孔之中,形成的一个认识,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在指引着我们走出校园的工作和生活。